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镇江聚焦“四群八链”推进新型工业化,船舶海工产业是产业强市优先战略方向。江苏科技大学作为全省唯一一所主要服务船舶海工产业的大学,将奋力培育科技第一生产力,增强创新第一动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以科技创新赋能镇江船舶海工产业发展,全面助力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
发挥特色优势 打造科技突破策源地
立足船舶海洋特色优势,瞄准海洋强国战略和江苏全力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的大趋势、大需求,聚焦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比A4纸更薄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国际顶刊《Nature》上发表。
攻克超大焊接热输入船钢“卡脖子”难关,在全省科技大会上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工信部重大项目“浮式防波堤装备”可抗15级台风恶劣海况,填补国内空白,国际领先。近三年江苏科技大学在涉船涉海领域主持参与重点研发与高技术船舶项目32项。
深化产学研合作 打造成果转化“引擎器”
大力支持镇江船舶与海工配套基地、动力系统集成集聚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与镇江船企签订横向技术合同662项。学校专利授权率和授权转让分别位居中国高校排行榜第18位和第22位,2023年技术服务合同额达3亿元,其中镇江占1/6。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87人,获批产学研项目113项,其中与镇江企业合作39项,均在全省高校中位列第一名。
此外,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果在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公司实现落地转化量产,并获批2024年省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支持1000万元。今年镇江市“四群八链重点企业走进驻镇高校”首场活动——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专场在江科大举办,现场达成初步合作15项。
引育高层次人才 打造产业发展“智囊团
在镇江船舶海工产业导入人才流量方面,始终不遗余力,促进人才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协同提升;提供规划建议和政策咨询,确保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学校在涉船涉海领域每年引进培育100名左右的博士,现有博士1260余人,国家级人才16人。
作为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单位、高技术船舶产业链和海工装备产业链首席专家单位,江苏科技大学为镇江制定了船舶海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产业链建设“五图六清单”,发挥了重要的智库作用。
相互成就 打造契合名城基因的优质大学
名城造就名校,名校反哺名城。作为驻镇高校,江苏科技大学始终致力于扎根镇江、融入镇江、服务镇江,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与镇江发展能级相匹配、文化基因相契合的大学。
未来,江苏科技大学将全面落实全市科技大会精神,推进政产学研联动,打通镇江船舶海工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黄金命脉,携手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船舶海工基地。一是全要素服务产业科技创新,追求原创性科技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拓展产业覆盖面和价值端,打通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应用的痛点堵点。二是全链条推动人才产业深度融合,实施“首席科学家工程”,重点引育船舶海工产业“高精尖缺”学术领军人才。三是全力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希望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共同争取船舶海工类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落地镇江。同时,将进一步实施城校融合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长期化合作机制、长效化落实机制,打造双方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校地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