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上,镇江市市长徐曙海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4.7%。这一数字和2023年相比,增加了0.7%。
54.7%的取得,在于顶层设计、高位引领。镇江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努力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现更大作为。去年“新春第一会”,镇江将大会主题确定为“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并在会上印发《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行动方案》,提出围绕8条重点产业链、7个未来产业、6大传统产业,深入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把创新发展的“路线图”细化为“施工图”,进而变成“实景图”,力争在2025年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2030年建成长三角科技创新重要节点城市、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54.7%的取得,在于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去年,镇江新成立市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3个,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0家,新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省瞪羚企业2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97家。新引进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高层次领军人才217人,镇江高新区新型船用发动机项目获评江苏省人才攻关联合体。全市新荣获省科学技术项目奖29项。
54.7%的取得,在于产业提升、集群发展。镇江持续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选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和氢能三大未来产业展开先期布局,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四群八链”产值增长超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镇江参与建设的长三角大飞机集群、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该市深化“智改数转网联”赋能,全年工业技改投资达到161.3亿元,新增国家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智能制造工厂(车间)45家、省级以上5G工厂8家,7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7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名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镇江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又将如何作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牢产业发展,夯实新质生产力产业支撑。该市着力建设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深化数字赋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培厚创新土壤,锻造高质量发展科技引擎,包括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